近年来,竹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,以改革精神将大局所需、民企所盼、工商联所能有机结合,持续深化“建平台、建赛道、建机制、建品牌”,立足小切口、优化大服务,着力促进“两个健康”,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,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非公智慧和力量。
高站位思想领航,凝聚发展“向心力”。先后组织电商、建筑、茶叶等商(协)会和重点民企开展“学思想 强信心 建竹山”等理想信念教育活动10余场次,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始终与党想在一起。选派50余名优秀企业家到浙江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参加民营经济人士能力素质培训班,聘请专业人士就形势政策、人才供需、稳岗就业、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进行分析讲解。着力推进商(协)会党组织全覆盖,常态化开展清廉民企、法治民企创建活动,评选55家“十星级民营企业”。建立41名县级领导联系服务106家民营企业制度,定期与企业家开展交心谈心、纾困解难,引导民企把牢政治方向,提振发展信心。
高水平服务民企,提升竞争“硬实力”。为企业发展当好“店小二”。当好惠企政策“宣讲员”,组织专班深入企业宣传竹山县支持科技创新“十条”、招才引智“十条”、食用菌发展“七条”、茶叶发展“十条”、林下经济发展“十条”等政策措施,让企业知晓惠企政策并享受政策红利。当好技术创新“联络员”,紧盯主导产业稳链、强链、延链,举办卫浴、绿松石产业发展年会,组织省市20余名党外专家学者与县内10余家企业结对联姻,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。引导企业积极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等高等院校加强合作联动,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企业发展顾问,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并提出发展建议,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,助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。当好企业产品“推销员”,联合科经等部门组织100多家民企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,组建专班赴俄罗斯、吉尔吉斯坦等地推销竹山茶叶、绿松石等农特产品,打通“竹山宝贝”外销丝绸之路。竹山“十星红”品牌成功注册“马德里国际商标”,竹山县创成省级食用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一批骨干企业实现转型发展。
高质效环境赋能,激发成长“源动力”。创新“1+9+N”早茶会统战品牌,先后举办卫浴、餐饮、建筑、茶叶、绿松石等企业家代表早茶会8期,协调解决问题56个。设立企业投诉窗口和政企互动专栏,共受理民企诉求事项32件,办结率达100%。持续深化“万所联万会”“律企同行 法治体检”等机制,组织非公经济法律宣传培训17场次。举办金融“早春行”政银企对接会等活动8场次,开发“科担贷”“科创贷”“人才贷”等金融产品,解决民企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开展助企纾困走访活动,累计走访“双千”包扶企业298家、中小微企业5193家,帮助解决81家企业办证、融资、用工等困难问题114条,民企发展环境更优。
高层次聚势牵引,彰显民企“行动力”。摸排竹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600余人,制作《竹山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分布图》,发放邀请函500余份,聘请招商大使20人。利用春节重大节日,开展“政策大宣传、信息大对接、客商大邀请、春节大拜年、招商大推介、分队大出征、服务大跟进”活动,先后拜访返乡知名人士200余人,对接洽谈项目50余个,形成“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”强大声势。积极筹建深圳、成都、新疆、西藏异地竹山商会,挖掘招商资源,组织百名竹山籍在京知名人士参加“堰水进京”“宝石进京”系列活动,现场签订销售协议1.2亿元。西安竹山商会举办“竹山风情”系列主题展览和推介会,打造“陕西客人来我家”文旅品牌。举办“竹山-大湾区”重点产业对接大会,吸引水产业、低空经济、新材料等领域22家企业与竹山现场签约104亿元。深化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,组织全县247家民企、商(协)会组织与227个村结对帮扶,兴建帮扶项目169个,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。动员62家民营参与“点滴光彩·共同缔造”活动,募捐资金16.3万元。通过高层次聚势牵引,引导民企胸怀报国志,一心谋发展,守法善经营,先富促共富,为服务湖北支点建设展现新作为、贡献新力量。